IT(小丑回魂) – 團結能戰勝恐懼 @章文正

左為1990年電視電影的海報,右為2017年電影版本
電影改編自史提芬京(Stephen King)的同名小說,筆者沒有拜讀過原著,看Trailer 的時候本以為是一般鬼嚇人的恐怖片,怎料一看之下,發覺『它』原來只是配菜。(為方便閱讀,以下的『它』還是以『小丑』稱呼)


『它』是甚麼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的恐懼是甚麼

電影中沒有詳細描述『小丑』的來歷,只是知道『小丑』自故事中小鎮Derry Town成立以來便存在,並每隔27年出現作惡一次,因為小孩較為脆弱所以『小丑』的主要目標都是小孩。


筆者翻查資料後才發現『小丑』在原著小說中大有來頭,它代表了小說系列世界中一種黑暗力量,專門利用人類的恐懼,轉化成不同形態來吞噬人類,正因如此,故事中的亮點反而不在於調查『小丑』的來歷,反而是角色們不同恐懼的來源更引人入勝,有的是來自失蹤的弟弟﹑有的是家暴﹑有的是來自怪獸家長等等。主角們(7位青少年)起初面對『小丑』來襲時當然是被嚇至屁滾尿流,但故事發展至後來他們慢慢才發現,團結一起能克服恐懼,打倒『小丑』。

小孩才能有的團結

故事中7位小主角都是弱小的一群,經常被霸凌,本是『小丑』的最佳獵物,可是他們的弱點正正是彼此友誼的連結,並漸漸把他們凝聚起來,結果男主角Billy 在最終戰鼓起勇氣head shot了失蹤弟弟的幻像,與眾小孩群起『打爆』小丑。


看到最後群毆的一段戲,不知為何勾起了筆者小時候看的機械人日本動畫或者特攝戰隊片,都是一班小孩/青年人合力戰惡人的套路。筆者在想這些設定除了因為年紀相近令觀眾代入感更強外,更重要的是用小孩有更好說服力,因為小孩子的友誼比較單純,沒有很大包袱,故此彼此間的關係可以更緊密,團結味道更重。試想想,若然主角們全換成一班有家室的成年人,遇上『小丑』會怎辦?大概會四散然後直接出roller吧…


人比『它』還要恐怖


『小丑』每一次的出現雖然都挺嚇人,但令筆者心寒的反而是鎮中的成年人,戲中的成年人往往會表現出極為不堪的一面,不論是是見死不救的冷漠,對親人的施害,以大欺小的霸凌,這些行為其實比小丑的『食人』舉動更加可怕。或者反轉來想,就正正是鎮中的醜惡,令『小丑』能夠坐大。這些應該都是原作者所表達的訊息吧?


結語


此片的氣氛設定具一定水準,筆者尤其喜歡播放幻燈片的一段,以及最終戰主角們合力『打到它XX』的痛快。小孩們的表現也很出色,彼此間的友誼很真摰(還有三角戀)。還有『小丑』的眼神的確很懾人。但整體感覺到了中後段的驚嚇度有所降低,可能與小孩決心要打倒小丑,變成了正邪大戰有關。但總括來說,此片是有誠意的改編作品,原著小說其實還包括了主角們27年後再戰『小丑』的故事,希望電影第二集能保持水準,很期待看看成年人怎樣應付『小丑』(幸災樂禍中)


個人評分:7.5/10


題外話:筆者發現近年來荷里活翻拍/續作成風,亦有很多互相有關連的『系列化』電影,原創劇本買少見少,實非觀眾之福。筆者實在不願再見到另一套《變型金剛》系列,真是越拍越爛。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