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偷家族 - 親情的基石

一家人關係撲朔迷離(網上圖片)

筆者一向對日本的劇情電影有點戒心,原因是調子比較平淡,通常細節很多,需要很集中才能意會。很慚愧此片是筆者第一次觀賞的是枝裕和作品(以往還誤會了導演的名稱是枝裕和)。
雖然風格迴異,但本片《小偷家族》令筆者想起早前看的《大佬可以退貨嗎?》,因為兩片均描寫到對『親情何在』的疑問。當然,《大佬》一片走的是溫馨喜劇的路線,答案是顯而易見 - 血緣。(有興趣的讀者可看《大佬》影評)

而《小偷家族》則利用一個畸形家庭反映現今畸形的社會(其實不只在日本,此片很多的社會問題在很多亞洲國家也有出現),當中的重點都是放在家庭﹑親情上。而此片不愧為康城影展金棕櫚獎得獎作品,以一詞形容就是精緻,雖然有意思的細節很多,但出現得一點也不突兀,而且眾人的關係耐人尋味,抽絲剝繭後的真相讓人很無言。

故事一開始好像很簡單:一個貧窮『家庭』朝不保夕,閒時以高買幫補家計,在一個寒冷的夜晚『非法收養』了一個受虐的小妹妹,並開始教她文雀的手藝。但越看此家庭成員間關係越是怪怪的,最大特徵是沒有吵鬧,大家像租客一樣有點疏離感。直至後來東窗事發,小妹妹被尋回,一切謎底揭曉,各『家庭成員』的真正身份對筆者來說真是一波又一波的衝擊。

以下是整理後的每位家庭成員角色設定(含劇透):

爸爸 - 以往是小偷,是媽媽的恩客,二人曾殺人,把屍體埋在祖母家地下。在建築工地「炒散」,像黑工一樣沒有任何保障。

媽媽 - 以往曾在夜店工作,與爸爸逃進於祖母家後在洗衣店工作。爸媽都覬覦著祖母的「退休金」,在祖母過世後重施故技,爸媽把她埋在家的地下。

祖母 - 靠前夫的部份遺產過活,有個掛名孫女離家出走到自己住處,閒時去前夫第二春所生的子女家討錢。

大姐 - 家裡寵的都是胞妹,離家出走到掛名祖母的家,兼職色情場所,化名是胞妹的名字。

二哥 - 是爸媽一次偷車行動中拐帶回來的,因為媽媽不育。二哥身份不能曝光,因此沒有上學,整天與爸爸一起到商店『拿東西』。

妹妹 - 親生父母經常打她,又食不飽,有一晚坐在露台被爸爸帶走,之後爸哥帶她到商店一起『拿東西』,還學了哥哥奇怪的手勢。

是否很荒誕?但如果把每人的經歷獨立來看,其實各人的遭遇又不難在現實生活見到。

荒誕的是四周都有這些荒誕的事,而我們已變得麻木。


和諧但疏離的關係實在耐人尋味(網上圖片) 


回到了故事的中心,亦是導演一直在其電影所表達的問題:血緣與親情的關係,究竟血緣是否建立深厚親情的必要條件?(necessary condition),故事約8成時間是告訴你否定的,故事中的各家庭成員與自身親人關係疏離,反而與湊在一起的『新家人』相處和諧,可以說得上相敬如賓(可能與日本人重視禮儀有關),正如片中『媽媽』對『祖母』說:你不能選擇血緣,但可以選擇親情。可是諷刺的是,這一家人的關係是建立於私心之上,算不上是親情,直到小哥哥醒覺,故意讓妹妹行蹤曝光,一家人因逃避自己的罪行,大難臨頭各自飛,關係迅即瓦解。


另一個醒覺的人是媽媽,她除了自己扛上一切罪名,還告訴小哥哥身世的線索,她之前是因一己私欲而拐帶了他,但他不能上學讀書,只學懂高買。『他應該值得更多』,最終由私心轉為憐愛,顯示了真正的母愛。


結語

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之所以引人入勝,是因為陰晴不定,骨肉之間可以互相加害,陌生人之間也可以掏心掏肺,沒有一套定律,因此可以作無限發揮。此片中各人的表現淡然但深刻,彼此關係荒誕但各人遭遇卻寫實,導演功不可沒。


個人評分:8.5/10


章文正


留言

熱門文章